80后作者辽京小时候生活在北京郊县的厂区大院之中,逐渐衰败的工厂的生活和居住环境,以及邻里之间亲密但缺乏隐私的相处模式,给辽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这促使她创作出《白露春分》。
《白露春分》。
“我想有一天,当我有了能力、做好了准备,我就把这些人和事放在一起写出来,这是我写这部小说的一个很重要的冲动。”辽京说。
“在暗夜中点燃一支烟花——《白露春分》分享会”近日在北京中信书店·启皓店举办。写作者淡豹、青年作家邓安庆、《文化有限》《多多指教》主播杨大壹,与《白露春分》作者辽京展开文学对话,分享书中人物的情感世界和京郊生活的烟火气息,探讨在平凡生活中寻找希望的勇气和力量。
她的文字“让现实闪光”
辽京在文坛“出道”的时间并不长,2019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集《新婚之夜》,随后又推出了小说集《有人跳舞》、长篇小说《晚婚》。在此之前,她在北非工作过,也当过几年记者。成为母亲后,辽京开始写作,逐渐成长为青年一代作家中的佼佼者。
辽京。
《白露春分》讲述了一个家庭故事,或者说一个家庭最终会走向何处的故事。对于辽京来说,这是她对童年经验的重新回顾和对当下生活的阶段性总结。
邓安庆认为,辽京的作品打破了文学与生活之间的界限,把京郊厂区的日常世界带到了大众面前。“工厂宿舍区、走廊、狭小的居住空间、工人们的交谈和争执,甚至是生活中的一点点温情和矛盾,都被辽京一一记录下来。这些细节不仅真实生动,还充满了烟火气息,让人感受到一种来自生活本身的质朴美感。”
同时,邓安庆对辽京的创作风格表达了深刻的赞赏,称她的文字“让现实闪光”:“辽京的文字拥有一种独特的现实感,她让书中的每一个场景和角色都像是在活生生地呼吸,这不仅仅是写实,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理解。”
淡豹认为辽京的小说具有一种独特的视角,描绘了一个充满烟火气息、极具真实感的京郊世界。 “辽京没有选择用宏大的叙述去描绘京郊生活,而是通过这些细碎的日常构建出一个真实的京郊世界,她让我们看到了京郊的另一面——一个充满烟火气息、复杂而生动的地方。”
活动现场。
在读到最后时感到“光亮”
在对谈中,杨大壹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:当父辈因为社会经济的转型而遭遇失败、失去影响力时,我们还能从父辈身上学到什么?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又该如何建立?
杨大壹认为,im钱包官网下载这也是辽京作品《白露春分》探讨的一个重要主题。在书中,佳月和佳圆对父辈提过为数不多的要求,但她们没有能力让父辈真正去做什么,父辈也没有能力作出任何改变。“如何处理与父辈的关系,这可能是当代书写者都要面对的一个命题,就像佳月和佳圆对长辈虽然有敬意,但却无法真正依赖或学习他们的经验,因为这些经验在新时代已经断裂了。”
“亲情就像掺杂了玻璃渣的糖果。它是甜美的,但是当你一口咬下去,却会受到伤害。”邓安庆这样形容《白露春分》中的家庭关系。
在他看来,这部小说中,年轻一代在面对原本属于长辈们的家庭责任时,既有难以承受的压力,又有出于道义的自觉。在佳月与佳圆的身上,体现出年轻人夹在责任与个体需求之间寻找平衡的挣扎。对于佳月而言,她与奶奶的关系虽然充满了无奈,但她依然选择承担照顾的责任,因为她“没有家,她觉得奶奶家才是她的家”。
写作者淡豹。
对此,辽京表示,佳月的这种心态并非个体选择,而是家庭结构性矛盾的表现,她付出努力维系的是一个“岌岌可危、不可持续的结构”,而她的家人们都已经自顾不暇。辽京分享了佳月这一角色的创作背景:“我想让佳月既承担家庭责任,又在维系自己的归属感上有挣扎。她选择照顾奶奶不仅是因为责任,也出于一种维护‘热闹的家’的习惯,维系一个童年印象中的家庭结构。”
《白露春分》通过姐妹佳月与佳圆的成长路径,呈现了女性在家庭和个人成长中的复杂情感。
淡豹坦言,阅读前半部分时,她因佳月的付出和坚忍而同情她,而对佳圆的自我追求略感不满;但随着情节的推进,姐妹之间的关系逐渐深入,她也理解了佳圆的“向外追寻”。而当秀梅去世后,佳月和佳圆之间的相互支持让人感到温暖,淡豹称,这种理解让她在读到最后时感到“光亮”。
南方+记者 刘长欣
通讯员 李泓钰